政对面对话王敬波下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

发布时间:2021-4-1 5:01:33 

今年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十周年的日子,并且在今年6月份,迎来该条例十年来的首次大修。条例实施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此次条例大修的具体规定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有无加强?国外在信息公开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国的适用性又有多大?凤凰网《政对面》第五期继续对话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知情权的有效保障

《政对面》对话王敬波

政对面

这十年来,包括像最早公布整个空气污染的这样一些指数,有些部分还没有解决,但有些部分的确有了明显的进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看到每一天整个PM2.5的数据可以说更加准时透明的向公众来进行了公布,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对吗?

王敬波:在主动公开问题上,我们进步还是蛮大的。很多以前大家所被认为的敏感信息实际上现在都公开了,而且公开的力度、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当中。但信息公开范围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它在扩展到每个领域的过程,首先是有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相对有一些部门它可能会持比较保守的态度,这实际上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第二个方面它也要平衡这个信息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信息实际上政府掌握的也不是很充分或者说政府它不同的部门之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一致。这个时候如果公开的话,它的效果好还是不好,也是一个需要利益衡量的问题了。

第三个方面涉及到就是公开要和整个的工作机制相匹配。比如说决策公开,决策公开是我们以前没有的。但现在已经不仅仅限于信息的公开,例如有很多地方都在推行的会议公开。从这个角度来说,主动公开的范围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

图左为凤凰卫视主持人胡玲,图右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

政对面

我知道像咱们学院每年包括像北大都会在做政府部门公开透明的这样一些指数,你刚刚也谈到一些部门的确是人为的扩大了以国家秘密为理由不公开的这样一个情况。这方面的症结具体在哪?

王敬波:我们之前确实做过关于政府透明度的观察,发现还有很大的问题,不同的部门确实差异比较大,而且在不同的信息上差异也比较大。

国务院部门更多的还是要依赖自上而下的这种推动,但实际上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jj/10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