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武能扶世,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他政能便民,政绩颇丰,民乐其教,为他立碑颂德;他文可贬斥权贵,以文字为武器,怒骂李林甫。而他未出仕时,又是一个合格的隐士;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诗文描写归隐之乐。他是唐代诗人中的一个异数,他就是唐代文学家元结,
元结,字次山,唐代学者。原籍河南,后迁鲁山,天宝六载,29岁的元结和36岁的杜甫被李林甫导演的“野无遗贤”事件戏弄,那场科举最后结果为“零录取”,二人也因此落榜,此后元结归隐商余山。一直到天宝十二载才考中进士。安史之乱时,元结率族人避难猗玗洞,因号猗玗子。
乾元二年,41岁的元结在《时议三篇》中把唐肃宗骂爽了,后者任命他为,摄监察御史。这是元结首次为官。期间元结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元结“威望日崇”,他统领的部队,成为朝廷在南方可以依靠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由于讨贼有功,三年间,元结连连升迁,一时声动朝野。
唐代宗广德元年年底,元结被朝廷任命为道州刺史。在道州前后6年,元结仁心勤政,终于使百姓恢复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并有能力上缴正常的租税。离任时,当地人十分不舍,请求在州中为他立碑颂德。
元结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他的诗文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性,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揭示了人民的饥寒交迫和皇家的征敛无度,变本加厉。《闵荒诗》、《系乐府十二首》等也是或规讽时政,或揭露时弊。结几乎不写近体。
元结的散文,不同流俗,特别是其杂文体散文,值得重视。如《寱论》、《丐论》、《处规》、《七不如》等篇,都出于愤世嫉俗、忧道悯人,具有揭露人间伪诈,鞭挞黑暗现实的功能。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绘形图像,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其他散文如书、论、序、表、状之类,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和当时文风不同。
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唐代裴敬把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又有人把他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元结的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元结所编诗选《箧中集》尚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代诗人的十首古诗,体会其诗中的精神内涵与深意,相信你会有所触动。
1.《石鱼湖上醉歌》
元结〔唐代〕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2.《欸乃曲·其二》
元结〔唐代〕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3.《石宫四咏》
元结〔唐代〕
石宫春云白,白云宜苍苔。拂云践石径,俗士谁能来。
石宫夏水寒,寒水宜高林。远风吹萝蔓,野客熙清阴。
石宫秋气清,清气宜山谷。落叶逐霜风,幽人爱松竹。
石宫冬日暖,暖日宜温泉。晨光静水雾,逸者犹安眠。
4.《欸乃曲·其三》
元结〔唐代〕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5.《欸乃曲·其四》
元结〔唐代〕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6.《欸乃曲·其五》
元结〔唐代〕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7.《橘井》
元结〔唐代〕
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
乡园不见重归鹤,姓字今为第几仙。
风泠露坛人悄悄,地闲荒径草绵绵。
如何蹑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
8.《农臣怨》
元结〔唐代〕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9.《右溪记》
元结〔唐代〕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0.《贼退示官吏》
元结〔唐代〕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县,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dd/1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