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城市总体规划发布,一图看懂10年后的

发布时间:2020-10-23 4:57:49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点击上方“耒阳老乡”免费订阅!

向上滑动阅览↑↑↑

耒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则

1.规划目的为落实“四个全面”、国家新型城镇化及湖南省“两型四化”战略部署,指导耒阳市城乡发展建设,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耒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年1月);(4)《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年);(5)《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年);(6)《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修订](年);(7)国家、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3.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年。其中,近期年一年,远期年一-年。4.规划层次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市域:包括耒阳市行政辖区,面积.2平方千米。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区行政辖区及哲桥镇、大市镇部分用地,面积平方千米。中心城区:东至京珠高速公路、耒水,南、西、北至规划外环线,范围面积平方千米。5.规划区范围规划区范围东至大市镇敖山村东界,原竹市镇东界,原泗门]洲镇东界;南至原磨形乡南界,原余庆乡南界,灶市街街道南界,原泗门洲镇南界;西至哲桥镇泉竹村、长沅村、会江村、石仙村西界,原余庆乡西界,原磨形乡西界;北至哲桥镇泉竹村、石塘铺村、畔冲村、元木村北界,蔡子池街道北界,大市镇大市村、关帝村、敖山村北界。

规划区包括:耒阳市区的蔡子池、灶市街、水东江、五里牌、余庆、三架6个街道;哲桥镇的泉竹村、长沅村、会江村、石仙村、石塘铺村、畔冲村、元木村、西元村、双泉村、樟树村、哲桥村、三益村12个建制村;大市镇的大市村、关帝村、敖山村、长洲村、长丰村、架江村、八石村、油茶场村、长塘村、花坪村10个建制村。

6.城乡发展总体目标落实“四个全面”宏观战略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挖掘耒阳“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特色价值,努力把耒阳建设成为湘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生态和谐的宜居、宜游城市。7.城乡发展分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一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逐步降低城市经济对资源产业的依赖程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承接外部转移与内部自主创新并重,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两型”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经济基础。2)社会发展目标一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就近城镇化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产业结构优化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促进就近城镇化。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体化协调发展。3)文化发展目标一保护、传承耒阳历史文化,打造“千年古县、发明之都”挖据耒阳农耕文化、发明创新文化等历史文化价值,发展市域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相关产业,积极融入湘南旅游整体发展,树立“纸圣故里、农耕之源”的文化形象,打造“千年古县、发明之都”。4)空间发展目标一完善城乡互动发展格局,塑造山水特色城市强化沿耒水一铁路城镇带对于市域的带动作用,培育发展条件较好乡镇成为.市域次级中心,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开展城区环境品质提升和农村环境整治,塑造耒阳山水空间特色。5)生态环境目标一打造低碳、集约、高效、安全的绿色耒阳保护市域生态、景观资源,划定市域生态控制红线;结合矿产资源规划,合理控制资源开发强度,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结合老城更新逐步改善老城街道环境、增加公园绿地,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耒阳。8.城乡发展总体战略1)战略一:发展多元支撑的城镇化动力体系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并重,发展多元支撑的城镇化动力体系。以能源产业、现代农业为基础;积极培育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商贸物流五大新兴产业;以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产业为特色。2)战略二:立足湘南,对接珠三角,融入区域发展加强与衡阳等湘南三市协作,利用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优势,积极对接珠三角,吸引珠三角产业落地,带动市域城乡产业发展。

3)战略三:弘扬历史文化、塑造山水特色城市整合蔡侯祠、杜甫墓等历史文化遗存,挖掘纸文化内涵,提升耒阳文化魅力,积极推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塑造“千年古县”的文化形象;整合耒水、舂陵水、蔡伦竹海、自然山体等山水资源,打造山水环境特色,构筑生态网络格局。

耒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层面市域镇村体系规划1.市域人口与城镇化近期年,市域常住人口.0万人,城镇化率57%。城镇人口69.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56万人。远期年,市域常住人口.0万人,城镇化率68%。城镇人口88.6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65万人。2.市域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概括为:一主、五辅、三轴、五区。3.市域镇村等级规划市域城乡层次等级体系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一乡集镇一中心村一基层村”六级。4.市域镇村规模规划规划城镇规模分为三级:一级(中心城市)规模50万人以上;二级(中型镇)规模1-3万人;三级(小型镇)规模0.3-1万人。中心村人口规模0.1-0.3万人。5.市域镇村职能规划规划将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旅游型、工业型、农贸型四种职能类型;市域建制村以农业型为主。6.城镇建设标准及规模中心城区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为平方米/人。中心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为平方米人。一般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标准为平方米/人。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规模,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平方米/人。城市性质与规模1.城市性质湘南地区次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创新基地,山水人文历史名城。2.城市职能面向珠三角经济辐射为主的产业承接基地,京广交通走廊上的重要交通节点;能源产业向新型工业转型示范城市,互联网产业推动的产业创新基地;山、水、城相融的宜居城市,以人文品牌为特色的宜游城市。3.人口规模近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56万人;远期,中心城区人口规模65万人。4.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0平方干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米/人。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5平方干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人。耒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层面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城市发展方向中心城区以内部提质为重点,适度向北、向西发展。青龙路以南至耒水范围内老城区以更新改造、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适度向北发展,拓展北部新区;向西发展至武广高铁。2.总体空间结构中心城区规划形成“-城三片”的空间结构。1)一城,即耒阳主城区,为青龙路、京广铁路、蔡伦大道、富民路、耒水围合地区。强化老城的综合服务中心职能,结合耒阳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建设,打造老城区成为集商业商贸、休闲娱乐、文化综合服务、都市工业、居住等功能的综合城区。完善沿城北路、神农大道、五-路三条主要道路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以火车站地区、体育场地区、五--广场地区为触媒,逐步推进老城更新规划;打通耒水沿线公共空间,在五-广场周边结合南北正街改造形成综合公共中心:经开区东侧滨临耒水处形成都市工业集聚区。2)三片,以规划生态廊道、耒水划分形成的武广片区、北部片区、水东江片区。3)武广片区范围为规划生态廊道以西、蔡伦大道以南地区。依托高铁等交通优势资源,发展商业金融服务业,打造武广片区成为集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区域交通集散、公共服务、高端居住等功能的综合高铁新区。4)水东江片区范围为耒水以东、以南地区。保留现状大唐耒阳电厂;依托耒水景观资源及城郊田园风光打造滨水生态社区,将水东江片区打造成为中心城区能源产业集聚地、生态宜居新区。5)北部片区范围为蔡伦大道以北、规划生态廊道以西地区。依托哲桥物流园、哲桥工业园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及家具制造等轻工业,形成以加工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动力的产业新区。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1.中心城区交通发展战略构建城市快速路体系疏导过境公路交通,城区内部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通过鼓励慢行交通、绿色交通发展,增加停车配建等交通设施,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系统。2.中心城区路网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形成“田字+格网”的干路网结构。规划新增由国道耒阳绕城段、省道竹市至朱子塘改线段、竹市至哲桥的货运公路组成的中心城区外环线,为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提供便捷通道。规划蔡伦大道、神农大道为城市快速路,进一步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中心城区主干路网“五纵、六横”。五纵:三顺路、白沙路、西湖大道、德泰隆路-群英路、耒水大道。六横:富民路、青龙路、武园路-城北路、耒阳大道、纬九路(暂名)、永耒路(暂名)。3.交通设施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设置公路长途客运站6处。保留现状五里牌汽车站、水东江汽车站:扩建灶市汽车站;搬迁湘运汽车站至神农大道、富园路交叉口;规划新增武广汽车站、红眼塘汽车站(灶市街街道南端)。推进城乡公交-体化进程,规划综合客运枢纽5处,中心城区武广汽车站、红眼塘汽车站、水东江汽车站、湘运汽车站、五里牌汽车站兼做城区公交换乘站、城乡公交换乘站。规划公共停车场面积按照人均0.75平方米配建,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用地占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占10-20%。鼓励商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配套停车场对社会开放。规划按半径0.8-1.2千米设置加油站。中心城区设置27处,其中现状加油站25处(含已批),规划新增加油站2处,新建加油站每处用地0.12~0.25公顷。4.中心城区鼓励慢行交通发展以实现城市整体交通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和提倡慢行交通,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步行、非机动车与公交系统的紧密结合,达到引导“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出行的目的,减少人车冲突,确保城区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5.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推进城市公交、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建立“公交优先”的公交体系,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率达到18%以上。6.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结合保留山体、耒水等自然生态资源,城市广场、综合公园等公共空间,设置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慢行线路系统,提高慢行交通的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凸显山、水、城等耒阳特色空间品质。利用规划带状绿地、滨水绿地、道路沿线自行车专用道,在耒阳市中心城区构建慢行交通网络。规划设置专用慢行线路、沿城市道路慢行线路两种慢行线路类型,共同构成连贯、完整的慢行道路网络。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形成“市级一街道级一居住区级”3级公共服务体系。市级公共中心2处,分别为:城北路-五-路周边地区城市公共服务中心、高铁站前公共服务中心。街道级公共中心6处,分别为:位于神农大道-富民路交叉口地区的三架街道公共中心;城北路滨江大道(暂名)交叉口周边地区的水东江街道公共中心;神农大道-武岭路交叉口周边地区的五里牌街道公共中心;西湖大道金南路交叉口周边地区的蔡子池街道公共中心;耒阳火车站周边地区的灶市街街道公共中心;南岭路-武广南路交叉口周边地区的余庆街道公共中心。居住区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居住区划分在居住区中心集中设置。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形成“市级一街道级一居住区级”3级公共服务体系。市级公共中心2处,分别为:城北路-五一路周边地区城市公共服务中心、高铁站前公共服务中心。街道级公共中心6处,分别为:位于神农大道-富民路交叉口地区的三架街道公共中心;城北路-滨江大道(暂名)交叉口周边地区的水东江街道公共中心;神农大道-武岭路交叉口周边地区的五里牌街道公共中心;西湖大道-金南路交叉口周边地区的蔡子池街道公共中心;耒阳火车站周边地区的灶市街街道公共中心;南岭路-武广南路交叉口周边地区的余庆街道公共中心。居住区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居住区划分在居住区中心集中设置。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及老城更新规划由点及面地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体系,提升文物古迹周边区域的整体环境品质;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空间格局,管控街巷风貌,挖掘和体现荆楚、湖湘文化内涵;协调历史保护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展现耒阳的个性魅力。来源:雁城研究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dd/9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