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个号称“被上帝之手弹过脑瓜崩”的地方,荒诞里夹杂硬核,土味中不失朋克。
文
dog柴编辑
奎因
“河北土味”正在成为微博上的一股亚文化潮流。
年,一篇《河北没什么可牛的》假装低调,细数了河北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帝王将相、革命抗战、历史人物、丰富地产被这篇文章夸了个遍,唯独没有现代文明意义上真正值得骄傲的点。
河北也因此被嘲笑为“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之一,各种土味景点在被公众讨论,甚至微博上还出现了“河北土味旅游”的亚文化话题。河北凭借着“土味”美学与“朋克”的符号变异成为互联网潮流中的一股泥石流。
“自闭”的河北
《壹读》在《为什么河北省特别没有存在感?》里提到:河北省可能是中国存在感最弱的省份之一。只有当每年华北雾霾成灾之时,河北才作为污染源头,才会被全国人民想起。
虽然河北省的人均收入以及GDP总额在30多个省份和地区中位居前列,但却没有河北话,也没有河北菜,河北省会很多人也一时间想不起来。在解释这个原因时,《壹读》大概总结了三点:
1、历史迁移上看,河北从来就不叫河北,从明朝到晚清,年间这一片始终都叫直隶。而在元代,这一片环绕着大都的区域叫中书省。河北从来都只是作为京城周边的政治地理身份存在。
2、经济带动与辐射关系上看,当北京将首钢这样的巨型国企搬迁到河北时,从企业所得税到企业用工都与河北没一毛钱关系,每周有大巴将上万首钢的工人从北京运输往返于曹妃甸。
3、从地区政策倾斜来看,上海的名牌高校对江浙生源显然有着一定的倾斜,而北京则完全没有对河北周边地域的倾向性。
北京和河北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获取了“亲儿子”的待遇,河北作为“灯下黑”,和首都北京相比,享受的红利太少,以至于极度缺乏存在感。
“土味”的兴起
不过,这一年来,微博上诞生了一位“河北审丑美学”的博主,名叫“
史里芬Schliffn”。他一直号称要为河北“正名”,在这一年来游走于20多个河北城市,拍下了一系列风趣幽默的恶搞视频:霍格沃茨河北分校、邯郸切尔诺贝利、北戴河农业迪士尼、河北硅谷西二旗、河北耶路撒冷、保定动物园华北最强农家乐、华北民间军火库保定冉庄……
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感受下河北式“朋克”画风。
这些景点吸收乡土审美,偶尔以西式审美元素做点缀,营造出或欢乐喜庆、或富丽堂皇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有的旅游景点斥重金打造,只为了突出一个效果,“大就完事了”。
比如由全国劳模,农民企业家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投巨资1.5亿元所建,景区浓缩了两个世界之最,六个中国第一的东方巨龟苑。最中心的巨龟它长39米,是创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东方巨龟苑标志性建筑物。
再比如北京东燕郊经济开发区国道边,矗立着高大的彩塑"福禄寿"三星像,这个建筑是一座名为"北京天子大酒店"的酒店建筑。
我们在B站上把史里芬所有视频都好好浏览了一遍,看到史里芬这些标题你总会有浓浓魔幻感,我们可以随便看一看其中的画面。
霍格沃茨河北分校
↓↓↓
这个讲的是河北美术学院,这个位于位于石家庄临近的县级市新乐的艺术学院,其中的建筑风格一味模仿欧式城堡,以至于看起来又山寨又辣眼睛。要知道,这个学校,年升级才为大专,年成功升级为本科。但建筑之气派,如同《哈利波特》里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样魔幻,让你怀疑走错了地方。
河北耶路撒冷
↓↓↓
位于邢台市临西县的万和宫,里面中洋混搭风制造了彻彻底底的中华土味馆。里面的祸魁馆门上写着“屠刀一放即是佛,人心不和便成魔,祸国殃民多少事,唾骂遗臭数万年”。祸魁馆里把历史上的坏人全都放在了一起,魏忠贤、秦桧、墨索里尼、川岛芳子、高俅、东条英机、鳌拜、希特勒。里面甚至还供着股神、英语神、中国联通菩萨、空军菩萨、导弹菩萨。河北耶路撒冷的主题就是,历史混搭、中洋穿越。
保定动物园:华北最强农家乐
↓↓↓
这个讲得是保定动物园的“土味之旅”。爬行馆里饲养的不是稀有爬行动物,而是麻将龟、娃娃鱼等。再如动物园里的鸡鸭鹅可以近距离接触,甚至还能买花生米去喂养。
最“炸裂”的是人蛇表演,5块钱就能看到穿着大红色衣服的阿姨从幕后走出,灯光音响打开,阿姨将大蟒蛇缠绕在身,与蛇亲密互动。动物园里最神奇的竟然是还有恐怖山洞,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让你以为到了游乐园。
“审丑”的美学
虽然史里芬作为保定人有着“纯正的河北血统”,而且以“为河北正名”这种招牌在做着幽默视频节目,甚至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
幽默是要找到一个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个平衡感。还有一个平衡感,是自卑与自负之间的平衡感。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自卑和自负的一个死循环,如果你有幽默精神,就可以把死循环转化成自信和自嘲的比较良性的循环。
不过,观众们沉迷搞笑审丑美学之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心态。英国作家史蒂芬·贝利在《审丑:万物美学》中提到说,丑并非美的对立面,而是美的一个方面。
所谓的“河北土味朋克”,其实是以土为标签产生的热点。这些热点经过社交媒体的发酵之后,成为一种流量素材,这些流量素材经过作者、网友的修改、加工,最终被赋予和新的意味,成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的符号与范本。
原本没人愿去的景点,最终成为了“打卡圣地”。甚至河北人也因此成为包容万象,土是一种“实在”的代名词。史里芬甚至成了微博“河北学派”的开创者。可以说每一家媒体只要报道河北,几乎都离不开史里芬探索的那些元素。
后来微博网友甚至开始自发寻找河北的有趣景点。
比如为凸显石家庄“国际庄”的气质,石家庄市山前大道旁洞沟村东有一座按照1:1仿造的狮身人面像。
不过由于涉嫌抄袭,被网络舆论口伐笔诛,埃及的文物部门得知此消息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石家庄新长城国际影视城进行投诉,迫于压力影视城的山寨狮身人面像终于被迫拆除。狮身人面像的改造工程也在进行中,今年年初有媒体报道,狮身人面像可能会“改头换面”,变身为“喷水鹿头狮身”,这样就会免于埃及方面的投诉。
另一个经典则是石家庄鹿泉灵山的财富塔,塔身通体用金黄色的元宝叠垒而成,因此,财富塔也被称为“元宝塔”。
元宝塔的塔身高度大约为30米左右,整体呈现八角形态,塔身就是一个个方法的金元宝摞起来的造型,在塔的一层有着很多财富象征的财神雕塑分别有“善财童子、赵公明、白圭、范蠡、关公、比干、龙五爷、布袋和尚等八大财神”,在每个财神的背后都还有详细的注释。
不过,这些河北景点甚至还在进行着符号化的变异,从“外表上的土”进化成“精神上的美”。
“华商韬略”在《河北为什么这么土》之中夸赞河北:
怎么实用怎么来,好看不能当饭吃,经济实惠才是硬道理,写意和留白的艺术手法在这里通通不需要,简单直接才是首要诉求。这就像河北人的性格——“土”是一种实在。有大局观,踏踏实实过日子,但求一个太平……除了河北,大概也没有哪个省份“实在”到,把协助其他地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了。
这种丑美符号转化甚至也得到了史里芬自己的认可,他在一档《我从河北来》的电台节目中甚至开玩笑称,以自己是保定人,拥有“纯正的河北血统”而自豪。
土味景点上的大而全、混搭风甚至最后被引申为,河北人有容乃大包罗万象,什么都要“大”,心中有大格局所以才能用土味这种形式才能够容下下世界万物。他是河北人,他感到骄傲。
至于如此硬核的河北景点,公众到底怎么看,真的见仁见智了。
(部分图片来源:大史记Schliffn)
你可能还想看:
四川人为什么在骂人时都要卖萌?
广东人说“咩”的时候,是在卖萌吗?
关于潮汕姑娘的10个偏见
别以为你懂东北人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nwmdia
nbwkly.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jd/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