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5-2 19:01:42
方志,亦称地方志,记述特定地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素有“地方百科全书”之称。在方志中,可供方言研究的材料有两类:一是方言志;二是方言志之外的其他材料。在旧志中,前者通常被称为“方言、方音、土音、乡音”等,是方志从方言学视角集中记录与研究方言的材料,也是方言研究的直接资料。后者指方志记载的“物产”“人口”“歌谣”“民俗”等内容,也可供方言研究,是方言研究的间接资料。通常情况下,方志方言资料即指第一类材料,它是从方言学视角考察方志主体材料的。长期以来,方志方言资料由于自身不足和外部条件限制,其方言学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关于其自身不足,游汝杰在《汉语方言学教程》一书中曾归纳出四个方面:一是后志因袭前志,甲地志抄袭乙地志,甚至以讹承讹;二是收词标准不明确、不统一;三是用反切、“读若”等方法描写语音,不够精确;四是视口语为鄙俚,视音变为音误。外部条件限制主要指其使用条件的限制。方志方言资料载于方志,而方志长期散藏于各地,以致学者不能得而用之。这样一来,一些学者不愿或不能使用方志方言资料,导致材料利用不足,难以彰显其方言学价值。现阶段,方志方言资料的使用条件已有所改善,材料获得比以往更为容易,也更全面。先前,很多学者依据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所编《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来使用方志方言资料。不过,它收录得并不全面。以北京地区(含天津、河北)为例,它仅收录了53种,但据《中国方志丛书》和《中国地方志集成》仍可补充20余种。后两种大型方志丛书在国内一些较大的图书馆都有收藏,获得比较容易。此外,“数字方志”“中国方志库”等方志数据库的研制开发也为方言研究提供了便利。在方言研究的某些领域,方志方言资料独具优势。这里以北京地区70余种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方志方言资料为例,立足于以材料自身特点来说明其方言学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ms/10173.html
上一篇文章: 县委组织部县公安局等8个定边街道新乐社下一篇文章: 合肥政务文化新区挂机空调维修师傅电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