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我们现如今所看到或接触到的体育运动,都是从古代逐渐改良、演变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时的那些体育运动吧。
当人们都认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之一——足球来自于欧洲时,国际足球联合会技术委员会宣布说:“足球发源于中国”。
蹴鞠,“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项体育运动。
捶丸,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竞赛形式变了,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根据《丸经》记载:捶丸是在空旷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数目的球窝,旁树彩旗,用棒从球基击球入窝,以用棒数少或得穴数多的一方为胜者。从所记场地、运动用品、竞争人数、竞赛方式、裁判规制等方面来看,与现代的高尔夫球很相似。
“木射”亦称“十五柱球”,唐代时创造。据唐陆秉编写的《木射图》一书介绍,这种比赛一般在室内进行,场地的一端设立十五个笋形平底的木柱,在每个木柱上分别用红笔或黑笔写一个字:用红笔在十柱上写“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五柱上用黑笔写“慢、傲、佞、贪、滥”。参加比赛的人用木球击打木柱,击中写有红字的木柱为胜,有赏;击中写有黑字的木柱为负,受罚。可见,木射与保龄球极其相似。
现今我们所看到的冰球、滑雪、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冰雪比赛在古代统统可称为冰嬉。《宋史?礼志》称:“幸后苑观花作冰嬉。”冰嬉到明朝时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明万历年间,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说:“阳德门外,冬至冰冻,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床或藁荐(草垫子),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飞。”“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年)正月十六,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明宫词中也有关于冰嬉的描述:“琉璃新结御河水,一片光明镜面菱。西苑雪晴来往便,胡床稳坐快云腾。”明代时,京城人常在什刹海坐冰床赏雪豪饮,明朝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雪后,集十余床,垆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就描写了人们在雪夜冰湖上游玩、畅饮之情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风筝的国家。相传,春秋时期的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春天放风筝,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积郁、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
在古代,马球是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活动。“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参加打球,还是观看比赛,马球运动都能使人精神振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开元之时,天下富庶,社会上就需要有一些休闲的娱乐活动,马球运动便就应运而生了。作战的军士要练武,闲暇的富民要娱乐,这就是唐代马球运动能够蓬勃开展的社会原因。马球在唐代是皇家运动,最突出的马球迷是李隆基。马球是一项重视配合与控制的运动,它要求人、马、杆三者合一,强调技巧至上,因此不少马球玩家将马球形容为马术、高尔夫、足球的混合型运动。
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一种投掷竞赛游戏,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醉翁亭记》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壶”这个游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专门的投壶器具代替了酒壶。投壶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投壶是一种倾向于内心修养、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体育运动。投壶的难度可大可小,如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等。新乐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ms/1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