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灵寿慈河考辨

发布时间:2024/1/19 18:56:55 
项目管理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253-1.html
<

慈河考辨

◎吴和韵

慈河,大清河南支流,灵寿县的母亲河,古称滋(ci)水、滋河,当今的地图上标为磁河。慈河有多个名字,历史典籍中还有不同的源头和流径,以至于世人对慈河莫衷一是。作为县志的纂修者,愿将真实的慈河录出,奉献给读者。

慈河源头考析

灵寿人都知道慈河发源于县西北部边界处的驼梁(又名坨梁山、墨黑坨、墨黑山)五岳寨,那里是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省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号称“京都前花园省会后花园”。

战国时期形成的中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对慈河已有记载。《山海经·北次三经》说:“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入虖沱(即今滹沱河)。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所记高是山就是今灵寿、平山、阜平、五台四县交界处的驼梁山,是滋水与蕳水两条河流的发源地。滋水,即今慈河;蕳水,是今阜平县沙河,其上游名胭脂河。

《汉书·地理志》对慈河源头的记载是:“南行唐,牛饮山白陉谷,滋水所出,东至新市入虖池。”南行唐即今行唐县,新市即今新乐市。也就是说滋水源自牛饮山白陉谷。灵寿幽居寺北齐碑刻《大齐赵郡王¨¨¨之碑》有记:“峰连牛饮,吐白陉之滋川”。意思是幽居寺所处山峰颠连,一直到牛饮山,滋水源于那里的白陉谷。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冀州刺史部》和《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冀州刺史部》中均可找到牛饮山白陉谷和源于这里的滋水,其方位正好是今灵寿县西北部边界处的驼梁山五岳寨。也就是说,汉代的牛饮山也就是现在的驼梁山五岳寨。至于《汉书·地理志》把牛饮山白陉谷定在南行唐概因汉代行政区划与今不同之故。

清康熙《灵寿县志》载:“灵寿滋水自五台交界墨黑坨山而来。”所记墨黑坨山方位为:“墨黑坨一山,四县交界,东阜平、西平山、北五台、南灵寿。”即慈河源自今灵寿、平山、阜平、五台四县交界的驼梁,也就是墨黑坨山,又称墨黑山。

慈河“五水潆洄”之说

慈河,自灵寿驼梁五岳寨破岩而出,奔流在“两山夹一川”之间,有“五水潆洄”之说,说的是慈河源头五条较大支流,即新开河、北庄河、岔河、燕川河,连同寨头至南营的慈河本源之水,共五条水系在北伍河相汇,即“五河汇慈”。过北伍河以后,慈河流出了管束它一百多华里的“两山夹一川”地带,流入了广阔的华北平原;过中霍营,流入慈峪镇辖区。慈峪,即两山之间慈河谷口之意。在慈峪之下,纳入刘庄河。刘庄河,又名小南河,源于西刘庄,在东刘庄、湾里入徐家疃水库,出库后经土头村至慈峪外接入卢家洼之水,过岭北桥入慈。后,成为灵寿与行唐两县界河,此段基本没有汇水。

应将“磁河”改回“慈河”

慈河,只在古代叫作滋(ci)水、滋河,明清以来的《灵寿县志》全部记为慈河,灵寿民间也一直叫其慈河。然而,现在地图上标为“磁河”。何故“慈”变成了“磁”?20世纪60年代后,灵寿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为引横山岭水库之水灌溉丘陵平原地区土地,沿慈河两岸开凿两条水渠,按慈河流向将两条渠称为“慈左渠”和“慈右渠”。人们苦于山石岩体的坚硬难凿,就将“慈”改为“磁”字,名“磁左渠”“磁右渠”。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沿用错改的“磁”字,慈河将错就错变成了磁河。实事求是,清本正源,“慈河”为本名,“磁河”者谬误,地名机关当改谬归正。

慈河,灵寿的母亲河,数千年来,哺育着两岸的灵寿人民,塑造着灵寿的风土人情。然而,长期以来,她在世人的心目中,与其说是神秘,不如说是模糊。作为慈河的儿女,应当爱恋她,敬畏她,起码应该了解她。

注:摘自吴和韵主任的《慈河考辨》。

图/马东明

原标题:《慈河考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xw/12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