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位:杜甫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10年,“安史之乱”中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世称其“杜拾遗”。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忧国忧民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诗作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组诗“三吏”“三别”。有《杜工部集》。
第十二位:岑参
(约-)河南南阳人,官至嘉州刺史。唐代边塞诗人。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其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像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诗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有《岑嘉州集》。
第十三位:张继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人。博览有识,好谈论。有《张祠部诗集》。为文不事雕琢,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第十四位:李公佐
字颛蒙,陇西人。唐代小说家。所作传奇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等。
第十五位:李朝威
(约—)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其作品有《柳毅传》和《柳参军传》等。鲁迅先生将《柳毅传》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他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第十六位:张志和
生卒年不详。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婺州金华人。著《玄真子》。代表词作《渔歌子》。
第十七位:孟郊
(-)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代表作有《游子吟》《征妇怨》。有《孟东野诗集》。
第十八位:韩愈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在文学创作理论上他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代表作有《师说》《祭十二郎文》。有《昌黎先生集》。
第十九位: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其《天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等。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有《刘梦得文集》。
第二十位:白居易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之称。他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要作品有《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有《白氏长庆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dd/1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