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村庄的变迁史

发布时间:2020-11-12 1:24:04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40301/4346600.html

据甄家庄、北侯坊等村出土文物考证,无极县境远在商代中、晚期已有人类繁衍生息,结伙进行生产等活动的村庄出现了。西汉初年置县。当时地广人稀,村庄极少。第一次向无极移民的是无极籍人刘琨。他曾任并州刺史,统领并、冀、幽三洲军事。据我县光绪县志载;西晋“永嘉二年(年)冬十月,刘琨徙楼烦(娄烦县)、马邑(朔州市)、阴馆(山西省西北部)、繁峙、崞(原平市)五县民于邢南。”邢邑之南便是无极。抽五县之众入无极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无极有史料记载以来首次大规模的移民。据民国县志载;唐贞元9年(年)成德节度使王武俊袭掠无极等县民众万余口,徙往山东德州和阳信等地,致使人口锐减。宋地理志载;宋开宝二年(年)八月省邢邑入无极,使无极的人口和村庄显著增多。明朝前无极县有多少村庄?史料没有记载,但在东丰、东丰庄一带流传至今的一句解说无极村庄的口头禅是;“三台、六固、一百单八庄”。三台为“黄台、户台(营)、廉台”。六固为“龙泉固、张段固、固汪、固现、古庄、(音同)马孤庄(音同)”。总计村庄个。因廉台明初归附定州,所以时间应在明朝前。元朝末年发生10多年兵乱,民非杀即逃,死人无数。已到了“春泥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的境地。元末战争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变”接踵而来,县域成为战场,战后“十室九空”。据明朝《畿辅通志》载,明洪武十四年(年),无极县编户13里(户为一里),计有户,人。明永乐年后数次移民,使无极人口不断增长。据年地名普查时统计,从山西移民无极达70多个村庄。嘉靖年间增长到户,人。明朝初年无极割沙河南邢邑、廉台等十三村附定州,此后几百年无极村庄无大的变化。县志载,康熙元年(年)全县有14社村,清乾隆十三年(年)仍为14社村,清光绪十九年(年)为六路村。民国25年(年)为村。年全县辖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到现在,全县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东城区、西城区、花园路、建设路居会)。下面仅将村庄变化情况介绍如下。

一、消失的村庄

1.西丰村

无极县有北丰村、南丰村(东南丰、西南丰)、东丰村。唯独缺少西丰村。人们不禁要问,历史上有否西丰村?

年,在东丰村西挖出了一通石碑,碑文正面上刻“重建观音堂记”,刻写了重建观音堂的原因和经过。碑文落款是“大明弘治十三年”(年)。碑的背面刻写着邻近村庄捐款人的名单,其中就有西丰村多名王姓和朱姓捐款人的名字。石碑的出土破解了西丰村的历史之谜。西丰村因何而亡?毁于何时?据《藁城县志》记载;“明弘治十四年,滹沱河泛滥,巨浪洪涛,周流城郭,通衢水深丈余,冲坏民舍不可胜计”。据查史料,这是明朝中晚期最大的一次洪灾。滹沱河大水历来与磁河并溢,而西丰村与磁河为邻,村庄被大水冲毁亦在情理之中。东丰村出土明朝弘治十三年石碑有“西丰村”的记载。

2.南合庄

我县光绪县志和民国县志均有南合庄村的记载。据95岁的石家庄村民曹银双(娘家南合庄村)和87岁的北合庄村民孙四妮回忆说,小时候南合庄有20多户人家,以曹姓为主,因家族矛盾,时常聚众打斗,后发展到雇人入宅绑票,致使人心惶惶,无法正常生活,很多农户相继搬迁到北合庄、北家庄、石家庄、周家庄,有一户搬到了定州邢邑村。到文革前全村仅剩三户,其中一户因生产烟花炮竹失火后迁居他村。其余两户,一户是曹小辫70多岁,孤独1人,一户是60多岁双目失明的老太太。随着两位老人的相继离世,南合庄村便销声匿迹了。

民国县志关于南合庄的记载

3.郝吕村

光绪县志和民国县志都有郝吕村的记载。从地图上看其座落在王吕村村西、吕吕村村东。据年县志载;年郝吕村归入王吕村,至今王吕村有很多郝姓村民。

光绪县志关于郝家吕村的记载

4.佛堂庄和张家庄

据年《无极县志》载:光绪20年(年)佛堂营、佛堂庄、张家庄三村合一为佛堂营。后改名营里。至今营里民间还流传着“七户营,八户庄;十八户的大佛堂”。佛堂庄和张家庄的消失,实为并村所至。

光绪县志关于佛堂庄的记载

5.中东侯村

我县光绪19年县志和民国25年县志,都有“中东侯村”的记载,从当时无极县地图上可看到其位置在东东侯与西东侯之间。据年县志载;年中东侯村归入东东侯。

光绪县志关于中东堠村和南赵堠村、北赵堠村的记载

6南赵堠村、北赵堠村

光绪县志和民国县志都有南赵堠和北赵堠的记载,民国县志已改堠为户,称南赵户、北赵户。据史料记载,年两村合一为赵户村。

7.西朱村

今有南朱村、北朱村、东朱村,唯独缺少西朱村。经与南朱村82岁的老人朱建民等人座谈,历史上确有西朱村。他们说:西朱村在南朱村西边2里许,烧砖窑附近,挖土时曾挖出许多砖瓦,旧井,烧火做饭旧址。但毁于何时,尚无据可考。老人们祖辈传说西朱村让臭虫吃了,什么样的臭虫能吃掉一个村庄?谁也说不清。在科学落后的过去,因瘟疫或其它传染病致使村毁人亡的事例并非个案。如民国县志载;光绪28年“大疫,死亡甚众,有全家俱尽者”。“道光元年七月八日,瘟疫盛行,比户相染,死者甚重”。东朱村65岁的范云鹏言道;听老人们传说却有西朱村,就在南朱村西边。因与磁河为邻,据说是毁于水患。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尚需今后考证。

8.大吕村

据东罗尚村68岁的老人马小娃介绍,历史上确实有大吕村,老人们一代一代的言传下来。“大吕不大,小吕不小,蝗虫把大吕吃没了。”这是流传在附近几个村的口头禅。也不知流传了几百年。还说:大吕村坐落在东罗尚北边木刀沟的南河堤下,与小吕村隔河相望,附近有戈家老坟。老人们都记得,那一片地上,烂砖破瓦随处可见,拉土时曾挖出灶火台、水井及一些盆盆罐罐等物。从前人们盖房子很多人还到那儿拾烂砖塡房跟脚用。另据老人们说,大吕村以戈姓为主,后来因蝗灾严重。人们相继搬迁走了,戈姓人家搬到小吕村定居,所以人们传说是蝗虫吃没了一个村庄。无极县志确有多处“飞蝗蔽日”的记载。

9.朱村

我县康熙县志和乾隆县志都有马庄社朱村的记载。光绪县志已没有朱村的记载。说明朱村消失在年至年之间。其消失的原因有待考证。

乾隆县志关于朱村的记载

二析入、析出的村庄

西两河村:原属藁城县,为藁城县八大镇之一。据藁城县志载“民国28年后,东部地区东两河、西两河划归无极县。”

东两河村:同上

辛庄村:原属晋县,据晋县志载;“民国34年(年)9月3日晋县解放,辛庄划归无极”。

冯家庄:原属新乐县,年划归无极县管辖。

西庄:以前属龙泉固村。年大水冲毁村庄后,43户居民迁入东汉村西,独立成村。

马圈村:原属无极县,年划归藁城县管辖

龙泉固村:原属无极县,年大水灾后划归晋县管辖。

年8月——年10月,原无极县西部个村庄划归藁无县,东部51个村庄划归深极县,后改为晋深极县。年10月恢复无极县原建制。

民国县志有关马圈村的记载

三、一村变多村的村庄

丁验村:清乾隆县志和光绪县志均有丁验村的记载,民国县志称其为验村,当时还没有东验村。年分为东验村、西验村。

七汲村:年分为七汲西大队、七汲东大队。年定名为东七汲、西七汲。

流村:年分为流村东大队、流村西大队。年定名为东流村、西流村。

小镇村:年分为小镇东大队、小镇西大队。年定名为东小镇村、西小镇村。

东合流;清初从东合流村迁出3户安姓人家到村北定居,取名安家庄,后演变成庄里。

辛庄:年分为辛庄一大队、辛庄二大队。年定名为东辛庄、西辛庄。年又从西辛庄村析出耿家庄为独立村庄。

高头:年分为三村,定名为高头一村、高头二村、高头三村

谈下:年分为谈下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年定名为北谈下村、中谈下村、南谈下村。

北虎村:北虎庄原为北虎村附属小庄,清道光年间北虎庄进士王琦身居高官,后独立成村,命名北虎庄。

郝庄:现在有五个郝庄村。乾隆县志只记有一个郝庄,光绪县志和民国县志记有东郝庄、西郝庄村。年从西郝庄析出中郝庄。年分为中郝庄一大队和二大队。年改为东中郝庄、西中郝庄。年从中郝庄迁出95户,年独立成村,据方位定名为北郝庄。

陈村:年分为陈村一大队、陈村二大队。年定名为东陈村、西陈村。

北远:北远历史上曾称“常丰乡”。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将北远村一分为二,东部称东北远村;西部称西北远村。

店上:年分为店上一大队、店上二大队、店上三大队。年定名为东店上,西店上、北店上。

东阳:年分为东阳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年定名为北东阳村、东东阳村、西东阳村。

东马:年分为东东马和西东马。年定名东马村和西马村。

东丈:年分为东丈一大队、东丈二大队、东丈三大队。年定名为东东丈、西东丈、南东丈。

大户村:年分为大户村一大队、大户村二大队。年定名为东大户村、西大户村。

里尚村:年由里尚村迁出30户于村南定居,后逐渐增多。年独立成村,据方位定名南里尚村。原里尚村名不变。

北牛村:年木刀沟发大水,北牛村部分农户被水冲毁,为种地方便,他们搬迁到木刀沟北岸建房,俗称小北牛,成为北牛村的一个生产队。后独立成村,按方位称东北牛村,归里成道乡管辖。

甄家营:原甄家营王姓居民从村中迁出独立成村,以姓氏命名王家营。光绪县志尚无此村记载,民国25年县志始有此村记载,王家营独立成村当在清末民初。

张家小庄:我县光绪县志和民国县志均有张家小庄的记载(与张家庄是两个村)。年,张家小庄一分为二,各自独立成村。张姓居多者为张家营;姚姓居多者为姚家营。从此张家小庄消失。

南流:年分为南流东大队、南流西大队。年定名为东南流村、西南流村。

四、新组建村庄

南侯村:据年县志载,年从西东侯、西西侯、北合庄迁来部分农户定居于此。民国25年县志未有此村。以后独立成村时称新安庄,后按其方位定名南侯村。

南沙窝村:民国初年,里成道村李姓等人和定州高蓬村曹姓及附近居民迁居于此。因人少村小,一直归属里成道村管辖,年独立为行政村。

北沙窝村:民国初年,东丈村严姓、定州息冢王姓等人迁居于此。因人少村小,一直归东丈村管辖。年独立为行政村。

民国二十五年县志地图中有沙窝村的标识

民国25年县志关于张家小庄和王家营的记载

五、更名的村镇

无极镇:年11月城关镇更名为无极镇。

郝庄:据年县志载,明代郝、张两姓迁居于此,故命名为郝张村,后随字音演变为郝庄

辛庄村:原属晋州称滹北庄,据晋州志载:“民国23年第五区滹北庄改为辛庄”。

袁流村:我县康熙县志和乾隆县志均称其为北流村,光绪县志均称为小流村,年改名为袁流村。

店尚村:乾隆县志称濮头店,光绪年后改为店尚村。

小镇村:乾隆县志称小甄村,光绪县志、民国县志均称小正村,后改为小镇村。

南汪村:乾隆县志称南凹村,光绪县志称南旺村,后改为南汪村。

佛堂村:历史上曾更名为安集村,文化大革命中因有“四旧”之嫌改名为东风村,年恢复佛堂村原名。

东东候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更名为东候村。

东西侯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更名为金山村。

西东侯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更名为金谷村。

西西侯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更名为西侯村。

以上四村更名三、四年后,又改回原村名。

东西侯村更名金山村后的公章

注:现在村庄名称,以年无极县统计局《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编》之村名为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tc/9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更多>>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更多>>

    最热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