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描写

发布时间:2023/12/16 15:53:20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白居易诗作《牡丹芳》中的名句。诗中还有一句是“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卫公宅据说指的是长安城内卫国公李靖的宅邸,而西明寺也在长安城,所以有学者据此认为诗作描写的是长安。事实真是这样吗?

唐朝有两位有名的卫公,一个是李靖(-年),另一个是李德裕(—年),此外还有一个卫公是杜鸿渐(-年)。其中只有李德裕和白居易(~年)处于同一时期,并且是白居易的好友。为什么“卫公宅”指的不是李德裕著名的洛阳平泉山庄呢?

原来这是由《牡丹芳》的创作时间决定的。查看其所在的《新乐府五十首》的百度百科,发现序言的最后一句为“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元和四年就是年,而李德裕获封卫国公是在年前后,所以诗中的“卫公”不可能指李德裕。

但是“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在序言结尾显得有些突兀。于是笔者又去中华典藏网再次查询,发现这句话是后来添加的。

网站选用的是四库全书版《白氏长庆集》

《白氏长庆集》卷三的二十首诗和卷四的三十首诗合称《新乐府五十首》,“凡二十首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指的只是前二十首诗。这句话被改为“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后放到了《新乐府五十首》序言后面,让人错以为全部五十首诗都是元和四年所作。

著名学者陈寅恪以《杏为梁》一篇咏及卢从史之败,判定《新乐府五十首》并非全部创作于元和四年。日本学者下定雅弘以《白氏讽谏本》末尾“唐元和壬辰冬长至日左拾遗兼翰林学士白居易序”,断定该文集是在元和七年所作。可见任何声称《新乐府五十首》是元和四年所作的版本(包括马元调本《白氏长庆集》、汪立名本《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宋绍兴本《白氏文集》和日本那波道圆本《白氏长庆集》),都已经被专家学者证伪。相比之下,四库全书的这个版本更加可信。

《白氏长庆集》一共有五十首新乐府诗,除了元和四年前创作的二十首外,另外三十首应该是白居易去世前一年(年)最后一次编集本人作品时收录的。否则年后的三十多年都未再创作新乐府诗,这对于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来说是不合逻辑的。

如果前人故宅可以被称为卫公宅,那么李靖和杜鸿渐的故宅都可以被称为卫公宅。这样长安城里就同时存在两座卫公宅,诗作在这里就产生了歧义。而两个宅邸早在白居易生前就已被称为卫公宅,但终其一生,白居易仅仅提及一次,也不合情理。

另外,白居易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和温庭筠(-)诗作里的卫公指的都是李德裕。

根据李德裕的诗作可知,其年和年在平泉山庄居住过。当时白居易已长居洛阳,两人自然多有交往。李德裕离开洛阳后,白居易依然会去山庄游玩。其诗作里一共提到了六次“平泉”,指的就是平泉山庄。只是在年李德裕被封为卫国公后,白居易才用卫公宅称呼平泉山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所以全部诗文只提到了一次卫公宅。

仅从诗词角度分析,“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里的卫公宅应该和西明寺一样是白居易常去欣赏牡丹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地呼应。白居易与李靖和杜鸿渐的后人无明显交集,白居易不会常去拜访,更加不会在诗中提及。

而李德裕是白居易的好友,白居易生前多次到访山庄,最多时一年就去了四次。据记载,李德裕在洛阳的平泉山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四方奇花异草与松石,靡不置其后”。李德裕又非常喜欢牡丹,还写过《牡丹赋》,平泉山庄中自然种了不少牡丹,所以白居易写《牡丹芳》时才提到了卫公宅。

此外,诗里有一句“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里的“天降祥”指的是元和七年(年)“东川麟见”的典故(又一次证明《牡丹芳》并非创作于元和四年之前)。此句与后面两句形成了对比,如下。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元和天子”指的是唐宪宗,其在位期间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元和年间(至年)也被称为“元和中兴”。但元和年只有短短14年,期间农业政策并未发生巨大转变,白居易没有理由用后期来对比前期。

而会昌五年(年)时的皇帝唐武宗同样是个有为的皇帝,其执政时期被称为“会昌中兴”。《牡丹芳》的注“美天子忧农”里的天子指的就是这位唐武宗(诗句“君心独喜无人知”也表达了白居易对唐武宗的肯定)。白居易之所以创作《牡丹芳》,也是因为对执政者抱有一定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呼吁能够被听到。如果皇帝像武宗之前的穆宗、敬宗、文宗一样无为,相信有长期从政经验的白居易是不会去白白浪费这个精力的。可惜唐武宗于年去世,白居易希望的社会风气改变并没有发生。

还有一点很重要,“年号+天子”只能用来称呼终生一个年号的先皇。在位的皇帝有更换年号的可能,这样称呼有大不敬之嫌。所以白居易绝不会在元和年间如此称呼在位皇帝的。

所以“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一句反而更加证明《牡丹芳》并非创作于元和年间。有网友认为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诗的第五句有白居易的自注:“李二十常自负歌行,近见予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而该诗创作于元和十年,所以说明乐府五十首在当时就已创作完成了。事实上此注是白居易年编集自己作品时添加的。会昌四年(年),李绅(李二十)因中风辞官,之后离开长安出任淮南节度使。途中经过洛阳与白居易相见,当时白居易已完成新乐府五十首,李绅看到后心情复杂。第二年白居易整理自己作品时作注记录了这件事。

最后,“卫公宅静闭东院”里的卫公宅如果指平泉山庄,则“静闭东院”就很好解释了。李德裕曾经写过一首名为《西园》的诗,收录在《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里:西园最多趣,永日自忘归。石濑流清浅,风岑澹翠微。晓翻红药艳,晴袅碧潭辉。独望娟娟月,宵分半掩扉。当牡丹开放时,人们都跑去西园赏花了,日常居住的东院闭门谢客,所以是“卫公宅静闭东院”。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牡丹芳》一诗大约创作于年,诗中“卫公宅”指的是洛阳的平泉山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描写的是长安和洛阳两京人们观赏牡丹的情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lezx.com/xlsjj/12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